梧桐巷的秋意越来越浓,肖战画室的窗台上,晒着王妈妈送来的桂花,小小的金色花瓣裹着甜香,风一吹就飘进画纸里。他趴在桌上,笔尖悬在空白的年历上——这是他和王一博约定好的,要一起画一本属于他们的年历,每个月都画上梧桐巷的风景,还有彼此的日常。
“在想十一月画什么?”王一博推开月亮门走进来,手里拿着刚研好的墨,指腹还沾着点黑色。他凑到画桌前,看着年历上已经画好的月份:一月的雪景堆雪人、二月的元宵花灯、三月的槐花开,每一页的角落都画着两个小小的人影,手牵着手。
“想画巷口的银杏,”肖战指着窗外,“你看那几棵银杏树,叶子都黄了,落在青石板路上像铺了层金箔。”他顿了顿,转头看向王一博,眼里带着期待,“我们可以一起画,你负责勾线,我负责上色,就像小时候一起完成手工课作业那样。”
“好啊,”王一博点头,从抽屉里拿出支细毛笔,“我先把银杏枝桠的轮廓画出来,你准备好颜料,等会儿我们一起填色。”
两人并肩坐在画桌前,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年历上,桂花的香气混着墨香,在小小的画室里漫开。王一博握着毛笔,指尖轻转,银杏的枝干渐渐在纸上成形,线条流畅又温柔;肖战调着金黄色的颜料,偶尔抬头看他,忍不住在年历的角落添了个小小的细节——银杏树下,两个小人正低头捡落叶,其中一个人的手腕上,画着枚小小的戒指。
“你又偷偷加细节了?”王一博眼角带笑,早就习惯了肖战的小小心思。他放下毛笔,指着年历上四月的画页,“你看这里,你把我练字时沾了墨的手指都画出来了,当时怎么没说?”
“就想给你个惊喜,”肖战的耳尖红了,用画笔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,“等年历画完,我们把它挂在工作室的墙上,以后每过一个月,就在对应的画页上贴张照片,好不好?”
“好,”王一博点头,伸手帮他调整颜料盘的位置,“还要在年历的最后一页,写一句我们的新年愿望,就像小时候在槐树下许愿那样。”
夕阳西下时,十一月的银杏画终于完成。纸上的梧桐巷,金黄的银杏叶飘落在青石板路上,两个小人蹲在树下捡叶子,身后的画室和书法工作室的门都敞开着,像在邀请人走进这温暖的画面。肖战把年历举起来,对着阳光看,忽然觉得,这不仅是本年历,更是他们爱情的见证——从一月到十二月,从春天到冬天,每一个日子都藏着彼此的身影。
“晚上我们煮桂花汤圆吧?”王一博忽然说,拉着肖战的手往厨房走,“我妈早上送来了新鲜的桂花,说煮汤圆最好吃,还能祛秋燥。”
“好啊!”肖战点头,脚步轻快,“我来揉面团,你负责煮,就像上次在学校食堂一起吃汤圆那样。”
厨房的灯光暖融融的,肖战揉着面团,王一博在旁边洗桂花,偶尔会伸手帮他擦掉脸上沾的面粉。锅里的水渐渐烧开,汤圆下锅后浮起来,裹着桂花的香气,甜得让人心尖发颤。两人坐在餐桌前,吃着热乎乎的汤圆,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梧桐巷,忽然觉得,这样的秋日傍晚,有桂花的甜香,有共绘的年历,还有身边这个人,就是最美好的时光。
“等冬天来了,我们再在年历上画一幅雪景,”肖战咬着汤圆,含糊地说,“就画我们在槐树下挂灯笼的样子,还要把你给我戴围巾的细节画出来。”
“好,”王一博点头,把自己碗里的汤圆夹了两个给他,“还要在画页上写‘年年岁岁,岁岁年年’,以后每年都要一起画一本年历,一直画到我们老了为止。”
肖战的心里暖暖的,用力点头。他看着王一博温柔的侧脸,忽然觉得,从A大的毕业季,到梧桐巷的工作室,再到这本共绘的年历,他们的故事,会像这秋日的桂花一样,年年盛开,岁岁香甜。
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